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

風箏的故事---小六畫風箏、放風箏

風箏真正的起源,現在已無法証明。有些民俗學家認為,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,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,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,傳送給死去的親友。
風箏,古時稱為『鷂』,北方謂『鳶』。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于中國,而後廣傳于全世界,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。實際上,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。春秋戰國時,東周哲人墨翟(西元前478-392年),曾『費時三年,以木制木鳶,飛升天空。』。墨子在魯山(今山東濰坊境內),『斫木為鷂,三年而成,飛一日而敗』。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,終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鳥,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。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是最早的風箏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。(約紀元前300年左右),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。
直至東漢期間,蔡倫發明造紙術後,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,稱為『紙鳶』。因此可以推斷,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。
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(也稱魯班),<墨子‧魯問篇>中說,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,用竹子做風箏。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,用火烤彎曲,做成了喜鵲的樣子,稱為『木鵲』,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。<鴻書>上說:『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』。
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,用于三角測量信號、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。就如春秋時期,魯班「制木鳶以窺宋城」。
西元前190年,楚漢相爭,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,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。而垓下之戰,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,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,上敷竹笛,迎風作向(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)漢軍配合笛聲,唱起楚歌,渙散了楚軍士氣,這就是成語『四面楚歌』的故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故事很有趣,可是課程的發想,並沒有要融入墨子、公輸班這等複雜的工匠技術,純粹是一系列藝術深耕活動中,一項可以玩的勞作!!
在制式的材料框架下,希望孩子們以彩繪的方式展現不同的創意,... ...也許是太多的創意畫讓孩子疲乏了,在彩繪的部分,孩子們的作品明顯陷入僅僅是單色著色的僵局。... ...心懷著不捨鼓勵著孩子,承諾,當作品完成時可以進行的活動---放風箏。
 

約定的那一天,輕輕提著風箏來到操場。
明明沒有風... ...
可是,就是忍不住!
樹在招喚~
藍天在微笑~
草地綠得不像話~

孩子們為了讓風箏飛起來,
卯足勁~火力全開... ...
跑向東、跑向西、最後開心的繞著操場跑!
誰管它順風還逆風!!

從來,沒那麼開心的跑過操場...
一圈又一圈 ^O^~

孩子們說 : 老師!藝文課怎麼比體育課累呀?!
我   說 : 太累別跑啦!休息一下吧!

孩子...傻笑著又跑起來了!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省思 :

1.材料包的用具過於制式,孩子們不好發揮創意。
2.使用壓克力原料上色,色彩雖然鮮艷,但調水的量較難掌握。
   太濕,喪失飽和度;翩濃,需耐心花較多時間。
3.材料包裡有細細尖尖的木條,一定要事先說明,請孩子們小心,不要揮舞,注意安全。
   感謝麗秋老師,在孩子們作品未完成前,為孩子們保管作品,並協助留心安全。
4.放風箏前,若是能結合自然生活與科技領域中,風力或力學方面的簡單知識,
   教學內容會更完備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方文山寫出蘭亭序髮如雪青花瓷煙花易冷」這樣有創意、中國風味濃厚、令人驚艷的歌詞, 我想,他的創意建構在深厚的文學基礎上,也許不是傳統刻板課堂老師一言堂授課的方式得來,但這樣的創意必須有堅固的基礎,方文山先生一定付出極大的努力,也許是他本身的興趣加上持續的學習,最後以這樣的方式綻放光彩。

這學期,在一系列的藝術深耕活動中(彩繪防撞條、彩繪舊課桌椅、彩繪跳格子... ...),我發現,在讓孩子玩創意之前,為孩子們準備的基礎是不太夠的。在課程方面,為了活動的流暢、時間的掌控,引導得不夠深入,孩子們可以發想的時間不足,中年級的孩子需要更多時間吸收消化,並提升技巧。在學習態度方面,高年級的孩子躁進,比較沒有耐心、定性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,活動大多是分組創作,可以發現彩繪的進行就是依靠著幾個比較沉穩的孩子,活潑的孩子用嘴說」的創意倒是多,實際上手時,頻頻分心。最後獨立創作風箏時,可以發現,大多數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,無法獨立創作、技巧上的進步也有限。

回過頭來思考藝術深耕活動的原點,如果說它是一種藝術創作體驗,那麼孩子們確實體驗了,也快樂的學習了,但,既然是深耕」,沒有技巧上、創意上的提升,似乎,有那麼點可惜。畢竟,不是想到什麼畫什麼就是創意,如果一直用同一種方式繪畫,那麼畫在紙上、防撞條上、課桌椅上、地板上、連鎖磚上、牆壁上... ...又有什麼不同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