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

樟湖藝術生態遊學

課程規畫

校外教學活動安排:樟湖藝術生態遊學---1. 生痕化石涼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 樟湖山步道與咖啡DIY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 藍染DIY

時間安排:101年11月20日    08:00 學校出發~~~16:00 賦歸(回學校)
資料來源:http://webs.ylc.edu.tw/~ylcteach/travel_jhps02.html



二、計畫實施情形:

(一)活動課程規畫設計:

◎活動前—預想與建構

藉著參訪樟湖國小多了解雲林縣的多元在地風情,培養愛鄉愛土的人文情懷。在走訪樟湖山步道時,認識染料植物大菁、咖啡樹與獼猴的曲折故事,並瞭解樟湖人如何與自然共存,發展出自己的在地特色。

◎活動中—驗證與探索

1、引起動機:
(1)由教師蒐集資料,以「生痕化石的形成」、「獼猴咖啡的由
         來」,引起小朋友探索的興趣。
(2)藉由網路介紹及圖片,先認識即將要參觀的「生痕化石」及「藍
         染作品」。

2、主要學習活動

◎ 學習活動一:

  生痕化石---樟湖村內擁有的化石資源是樟湖國小的一大特色,校內設置有全台灣唯一一座化石館。非生物的骨骼或遺骸,是生物在當時的環境下,種種活動、行為遺留下的痕跡(如尋找食物、築巢居住、逃避攻擊等),或大自然作用力作用下保留的遺跡,如果沒有受到破壞,且再受到後來沙、泥、沉澱物等的沉積、膠結,一旦被保存在地層內,所形成的化石,稱為生痕化石。

  地景生態景觀---擁有雲林縣最老的樹、台灣最大塊的五百萬年的生痕化石、雲林縣最低海拔雲海、最經典的曲流景觀、橫谷景觀及最易觀察的順向坡地形,不僅可讓學生觀察各類地形,更可以讓學生了解順著坡地,農夫發展出梯田的耕作方式,而樟湖這樣的海拔、地形,適合茶園的種植,這些,更是遊學活動中難得教學資源。

  樟湖國小教導主任百忙中仍陪著孩子們參觀,並解說生痕化石、梯田景觀,孩子收穫良多。




◎ 學習活動二:

       藍染教學---染出生命顏色(綁染、夾染、縫染三種常見技法)

       古坑鄉樟湖地區的山間小路到處可見藍染原料─大菁,樟湖國小將藍染結合教學,採集大菁的植物,製為藍泥。樟湖因海拔適中,很適合大菁的生長,走在山間小徑,到處可見大菁的植物。樟湖山區的大菁所製成的藍泥,色澤、品質都很飽滿、漂亮,大菁在野地自然生長,是最天然的原料,相對於其他化工原料,也更加的環保。

◎ 學習活動三:

  咖啡DIY---古坑鄉樟湖山區近年復植台灣咖啡,咖啡果實大又甜,引來成群獼猴先賞味,吃掉果肉吐豆子,吃遍咖啡園,農民無奈之餘轉念一想,乾脆撿拾猴群吐滿地的咖啡豆,去殼後烘焙,命名為「台灣獼猴豆」,反而成為特色。廖錦東先生帶著孩子們踏查樟湖山步道,沿途親切的位孩子解說。慧馨園主人慧心阿姨,帶領孩子煮出香純的咖啡。




◎ 活動後—討論與歸納

3、教師歸納:

(1)暸解「生痕化石」的形成,「獼猴咖啡」的由來。
(2)能瞭解樟湖地區發展「藍染」的緣由。
(3)認識我們的鄉土,更要懂得愛我們的鄉土。

4、作業–完成校外參觀遊記、海報製作。






(二)教學目標

1.了解樟湖地區的文史。
2.樂於參觀與欣賞生活周遭環境的文化古蹟、民俗文物。
3.透過分享參訪的經驗,培養能清楚明白口述一件事。
4.增進學生人文關懷。
【環境教育】1-1-1能運用五官觀察、探究環境中的事物。

(三)教學場域分析

1.場地的安排:雲林縣樟湖國小、樟湖山步道、慧馨園

2.場域的服務:

   樟湖國小小兒巧,環境優美、空氣清新。生痕化石被保護在涼亭裡,屏障年久而霧花,孩子在觀察的時候不太清楚。

   前往慧馨園咖啡DIY,山路整理清爽,沿途林間結滿果實的咖啡樹,開著淡紫色小花的大菁,讓孩子們有一小段宜人愉快的爬山行。

3.價格、資源:咖啡DIY、藍染DIY及午餐,學生一人400元。

(四)教師的觀察、省思:

   教室外的學習比起教室內的照本宣科,給孩子們的感受相信一定更為精采,校外參觀的目的即是希望透過教室外的體驗,帶給學生眼見為憑的學習,除了實際參觀之外,配合相關解說人員的說明以及帶隊老師事先的參觀準備,才能讓學生能夠在參觀之際,更清楚明白參觀的內容。參觀後的作文習寫、海報製作,讓學生再一次重溫參觀所帶回來的訊息或經驗,轉化成自身成長的能量。本次的校外教學在參觀行程與時間的掌控良好,學生DIY活動的秩序還可以再加油!由孩子們的参觀作文可以看出孩子們收穫滿載。






沒有留言: